短视频已经成为5G杀手级应用

浏览: 作者:摘抄 来源:5G短视频杀手级体验白皮书 时间:2024-01-30 分类:行业动态
短视频成为5G杀手级应用 视频是由一种由图片、声音、文字组成的信息载体,是信息更加直观、接近真实世界的表达方式;为了贴近 真实世界增加用户的沉浸感,视频会向空间化、高清化与交互化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短视频作为具备社交属性的应用会进一步增加用户交互维度,提升交互体验。人机交互的理想时延在100ms 内,这里包含了网络时延与视频编解码的时延,这种极低时延对网络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5G网络将发挥它的优势,为用 户带来绝佳的用户体验。


如果说4G给普通消费者展示了什么是移动互联网,那么5G将进一步展示什么才是移动互联网的终极形态。

 

有数据预测到2030年5G带来的技术赋能将形成12.3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将提供2200万个工作机会。从2020年到2030年为全球经济增加的GDP相当于再造一个印度。从2020年到2030年,中国的联网终端数将增长7亿个,而全球将从107亿增长到170亿。如果按照运营商的用户流量来计算,从2020年到2030年将有80倍的流量增长。4G频谱全用上也没办法满足这80倍的增长。

 

然而各大运营商及通信厂商仍然对5G的前景保持疑虑,主要问题是5G仍然缺乏杀手级应用。更何况在4G投入仍未收回成本的情况下,运营商对于5G的大规模投入也是有较大的顾虑。

 

5G杀手级应用在哪里?

 

 回顾一下2G、3G、4G通信时代。2G时代的杀手级应用是短信、3G时代的杀手级应用是手机QQ、4G时代的杀手级应用则是微信等各类APP。从运营商的角度来说,他们确实看不到有什么手机应用能在5G时代带来区别于以往的爆发性的流量增长。

 

很多业内认识对5G应用持保守态度。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表示,广大的终端设备用户可能并不会察觉“5G与4G技术之间的存在实质性差异”。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分析师Ben Stanton也发表过自己的观点,“移动通信行业对5G技术的前景更多偏向于悲观”。

 

紫光展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南明凯对此则有独特的见解。他认为,5G的到来有其必然性,因为4G的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未来多终端形态的多元化的应用需求。

 

南明凯认为,随着5G带来的速率、延时、移动性的提升,首先推动的是VR/AR应用,通过光纤级的传输速率,有望在手机这样的移动终端上实现3D的VR体验。

 

5G将推动的第二个应用是人工智能。这一点比较好理解,因为通信能力增强了,时延降低了,那么端与云的融合将更紧密。以往通过云计算实现的体验较差的AI应用会得到增强,比如智能语音技术,可以实现更复杂的功能。未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钢铁侠,拥有自己专属的个人助理。


 这里可能要科普一下5G的三大应用场景:增强型的移动宽带(Mobile eMBB)、高可靠低延时通信(uRLLC)以及大规模物机器通信(mMTC)。南明凯提到的5G第一波应用主要指的还是增强型的移动宽带(Mobile eMBB)。

 

对于高可靠低时延和大规模机器通信的应用来说,则主要指的是车联网、工业物联网等细分、少量、门槛较高的行业引用,也可以统称为物联网应用。与eMbb不同,mMTC追求的不是高速率,而是低功耗和低成本。需要满足每平方公里内100万个终端设备之间的通讯需求,发送较低的数据且对传输资料延迟有较低需求。

 

通过mMTC技术,未来所有家庭中的白色家电、门禁、烟感、各种电子器件都会上网,城市管理中的井盖、垃圾桶、交通灯,智能农业中的农业机械,环境监测的水文、气候,所有通过传感器搜集的数据都会联网。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30年一个人讲对应15个物联网连接,实际上这可能是一个保守的数据。这个传感器网将会将整个社会透明化,一切东西都在网络监视之下,同时也会诞生全新的商业模式。

 

最后一个高可靠低延时通信(uRLLC)的技术场景主要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编队等领域,这里就不做过多讨论了。因为自动驾驶是否会成为杀手级应用,除了技术的演进本身还取决于政策法规。

 

从物联网应用的特点来看,5G可能缺乏新的单一的“杀手级”应用。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可以将5G应用看作对于4G已经存在的“杀手级应用”的一种补充和加强。这些应用并没有消失,只是会升级成一种新的用户体验。

 

“所以我们说4G是达到了移动互联网的高度,5G会进一步推升移动互联网的体验。可以说4G是改变生活,5G会改变社会。” 南明凯表示。

 

人工智能与5G技术如何互相影响?


前面提到了5G技术的发展将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的普及,目前各大人工智能芯片厂商都在致力于加强数据中心以及边缘计算的算力,但是由于4G的带宽受限,两端产生大量的数据却无法顺畅的传输。

 

尽管目前高端手机已经逐步采用AI芯片,具备了AI的终端处理能力。不过相比云端处理能力来说,手机端的AI能力九牛一毛。在4G时代,终端产生的大量数据没办法传到云端,所以这些数据是死的。通过5G技术就可以将数据中心的机群喂饱。

 

寒武纪科技CEO陈天石认为,未来5G的推动下会有很多好玩的应用出现。比如机器人产业,将会摆脱线缆的束缚,所有通信通过线缆传输。比如教育领域,家长将可以通过手机远程连接教室的摄像头,了解孩子上课的现场情况。比如农业领域,不仅可以做人脸识别,还可以做猪脸识别、羊脸识别,能够降低管理成本,节省人力。

 

人工智能最复杂的应用可能是自动驾驶,对于汽车应用来说,可靠性永远是第一位的。不管是本地运算还是云端运算,都需要极高的通信带宽和极低的延时。在5G时代,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实现对路况信息和地图实时的运算,并且与云端的数据同步备份。

 

更重要的是,5G还将深刻的改变人工智能的产业模式。比如过去互联网大量传输的是文本和图片数据,到了5G时代,这些数据将变为以视频为主。而数据量的暴增,又会对现有的IT技术和计算系统产生革命性的变化,比如计算、存储、系统架构形态等。所以在5G时代,需要有不同类型的处理器进行协作,在终端和云端计算的中间,还要出现边缘计算。

 

当然,另一方面来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将推动5G产业的发展。比如人工智能可以帮助5G基站的部署规划,让运营商的运维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为何说“网络切片”是5G重要创新?

 

对于消费者来说,有一个担忧就是5G时代“上一天网一套房没了”,这并不是段子。

 

所以运营商为了在初期打消这个疑虑,很可能会推出无限量套餐。但是这个无限量套餐不可能是真的无限量,而是达到一定流量就降速。对于消费者来说,一旦体验了5G的高速率,再降速是忍受不了的。

 

运营商为了尽快的普及5G,很难在正常成本下满足用户的扩容需求。所以垂直行业将成为运营商押宝的重要收入来源,预计未来要提供20%的营收。

 

对于中国运营商来说, 5G有很多LTE网络无法实现的功能,比如网络虚拟化管理、网络切片等,通过核心网的网络切片,让企业把运营商的网络平台当成智能手机平台,在此之上开发想要的应用,就如同在安卓的平台上开发APP。

 

 “通过切片技术把5G网络划分成专属的虚拟网络,每一个网络能提供专属的网络。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一张网络可以服务整个社会的各行各业。”中移动刘光毅认为,只有通过网络切片、边缘计算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服务于各行各业各种细分应用。

 

他认为5G的生态系统应该学习苹果,对垂直行业提供开放API接口,让生态伙伴针对不同行业开发不同的应用。所以中移动成立了5G创新中心,同时针对智慧能源、智慧医疗、智慧制造、智慧教育等领域开始布局,同时推动5G终端芯片的发展。

 

早在2017年2月,爱立信就携手德国电信和SK电讯创建并展示全球首个洲际5G试验网,实现了网络切片漫游,并在MWC2017上展示了将通过网络切片将5G漫游应用于车联网。同时,还携手中国移动运用网络切片技术演示了5G智能工厂。华为也在MWC2017上和中国移动、德国电信、大众集团联合发布了5G网络切片白皮书,并首发了5G承载分片路由器(Network Slicing Router)。

 

不过,不同的运营商对于网络切片的重视程度并不相同。以钟情于网络切片的德国电信为例,他们认为“网络切片是5G最重要的创新”;而来自NTT DoCoMo的高管则认为“网络切片仅为5G多样化服务提供了潜力”。显然,两种不同的表达的背后是运营商对网络切片的不同的重视程度。

 

技术只是一环,5G商用生态成熟才是关键

 

从运营商开始放号5G以来,有一点可以肯定,5G的商用成熟是加速度的,大大快于4G的商用成熟速度。

 这主要是因为5G的商用不仅是技术问题,同时还是生态问题。成熟的5G网络覆盖、足够丰富的5G应用、5G终端硬件的成熟,这三点因素缺一不可,少了哪一点都无法实现5G生态的成熟。

近年来,中国各类个人互联网应用持续发展。其中,短视频的用户规模增长最为明显,2022年较2021年12月增长7770万,增长率达8%,带动短视频的使用率增长至94.8%。2021Q2移动网民人均APP每日使用时长为5.1小时,短视频占据90.7分钟,占比高达29.8%。而完成这些,短视频仅用了4年时间。

5G网路在短视频引用发展中起到核心作用,良好的用户体验,才是制胜的关键。


据华为发布的报告显示:(某主流OTT平台2022年Q4数据分析结果

1 全国范围内符合“零”卡顿小区占比: 全国范围内符合5G “零”卡顿(即“零”卡顿视频的满足度为90%)标准的小区占比达98%。卡顿是重要的用户体验指标,保障用户不卡顿是OTT的首要目标。

微信图片_20240130163952

2 全国范围内符合“零”延迟小区占比: 全国范围内符合5G“零”延迟标准的小区占比达80%,OTT在保障用户不卡顿的前提下降低时延。

微信图片_20240130163929

3 全国范围内符合“全”高清小区占比: (除去策略影响的数据)由于OTT在保障用户不卡顿,低延迟的前提下提升视频的清晰度,所以全国范围内符合5G“全”高清标准的小区占比仅达34%。

微信图片_20240130163946

视频是由一种由图片、声音、文字组成的信息载体,是信息更加直观、接近真实世界的表达方式;为了贴近真实世界增加用户的沉浸感,视频会向空间化、高清化与交互化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短视频作为具备社交属性的应用会进一步增加用户交互维度,提升交互体验。人机交互的理想时延在100ms内,这里包含了网络时延与视频编解码的时延,这种极低时延对网络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5G网络将发挥它的优势,为用户带来绝佳的用户体验。